一、氧气问题——水中的生命之源

鱼类、虾、贝等海鲜都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的。这背后有着生物学的理论依据,鳃是这些生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水中溶解氧通过鳃丝表面的微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为它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一般来说,存养海鲜的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当低于3毫克/升时,就不适合鱼类生存了。这一标准是经过大量的水产养殖研究和实践得出的。一旦氧气不足,海鲜们就会像在窒息的边缘挣扎的生灵,生命垂危。
那么,如何解决氧气不足的问题呢?那就是提供充足的溶氧。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 改良水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中溶氧的含量。例如,水质过肥或者有过多的有机物质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通过一些水质改良的方法,如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减少氧气的消耗,从而间接地增加溶氧。
- 配置增氧装置: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像气泵、纳米增氧管等设备,可以将空气源源不断地泵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溶氧。凝聚力水族的增氧装置就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其气泵的功率和出气量经过精确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大小海鲜池的需求,纳米增氧管的微孔结构使得氧气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提高溶氧效率。
- 增加换水次数:新鲜的水往往含有更多的溶解氧。定期换水,就像给海鲜池注入新的活力。不过,换水也需要讲究方法,不能过于频繁,以免破坏海鲜池内的生态平衡。
- 减少存养的数量:海鲜存养数量过多,它们对氧气的需求总量就会增大,很容易超出水中溶氧的供给能力。合理控制存养数量,是维持水中溶氧平衡的重要举措。
- 增加光照时间:光照可以促进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在光合作用下会产生氧气,从而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但也要注意,过度的光照可能会导致水温升高和藻类过度繁殖等问题,需要适度把握。
- 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的水:水循环系统不仅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杂质,还能使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溶氧。凝聚力水族的水循环系统设计精良,其过滤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残饵、粪便等杂质,同时,水流的设计使得水在循环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与空气接触,提高溶氧效果。
二、日常维护问题——细致之处见成败
日常维护对于海鲜池里海鲜的生存至关重要,就如同照顾一个脆弱的小生命,需要我们精心呵护。这其中涉及到对封闭式循环系统的管理,而“三勤”原则是关键。
- 勤检查
- 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关系到整个海鲜池的生态环境。例如,制冷设备、加热设备、过滤设备等,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会对海鲜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制冷设备故障,水温可能会突然升高,超出海鲜适宜的温度范围,导致海鲜生病甚至死亡。
- 充气是否足够也是检查的重点。我们前面提到氧气对海鲜生存的重要性,充气不足意味着水中溶氧不足,海鲜就会面临缺氧的危险。
- 水流是否畅顺同样不容忽视。水流不畅会影响水质的均匀性,导致局部水质恶化,还会影响海鲜的正常游动和摄食。
- 勤清理
- 及时清理存养池内死亡的海鲜品是非常必要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死亡的海鲜品会迅速腐烂,这一过程中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它们会分解海鲜品的尸体,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释放出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这些物质会严重污染水质,导致其他海鲜生病甚至死亡。
- 勤观察
- 要经常观察存养海鲜品是否有不正常的反应。比如鱼类是否有浮头现象、虾类是否有脱壳异常等。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往往是海鲜身体不适或者环境出现问题的信号。
- 水质状况是否保持良好也是观察的重点。可以通过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等简单方法来初步判断水质情况。如果水变得浑浊、发黄或者有异味,就说明水质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凝聚力水族在日常维护方面有着专业的服务。他们的维护团队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三勤”原则并严格执行。在检查方面,他们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精准地检测出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水中溶氧含量以及水质指标等;在清理方面,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清理流程,确保清理的彻底性和及时性;在观察方面,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海鲜和水质的细微变化,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水质问题——海鲜生存的基础环境
水质对于海鲜来说,就如同我们人类生存的空气一样重要。活海鲜品运抵目的地后,一系列的处理步骤都是为了营造一个适宜的水质环境。
- 清拣与冲洗
- 首先要进行清拣,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海鲜品。这是基于预防疾病传播的原理,患病的海鲜可能携带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如果不及时剔除,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在海鲜池中传播,感染其他健康的海鲜。
- 然后进行冲洗,冲洗可以去除海鲜表面的污垢、杂质和一些可能携带的病菌,减少对存养水质的污染。
- 除氯处理
- 如果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除氯后方可使用。这是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对海鲜有很大的危害。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会破坏海鲜的鳃组织,影响其呼吸功能,还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有害物质。
- 消除氯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是晾晒法,把水预先搁置3 – 4天后再用。这一方法的原理是让氯自然挥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氯分子会逐渐从水体表面逸出到空气中。
- 如无条件晾晒,可采用化学法去氯,常用去氯药品是硫代硫酸钠。其用量一般为10公斤自来水加入1克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与氯发生化学反应,将氯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除氯的目的。
- 配制人工海水
- 经去氯后的水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的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了。不同种类的海鲜对盐度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因为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特定的盐度环境。例如,海水鱼通常适应较高的盐度环境,如果盐度不适宜,会影响它们的渗透压调节,导致生理功能紊乱。
凝聚力水族在水质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海鲜的需求精确配制人工海水,其使用的浓缩海水和固体海水素质量上乘,能够保证盐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除氯处理上,无论是采用晾晒法还是化学法,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水质的安全可靠。
四、水温问题——影响海鲜生命的温度红线
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原理。海鲜的生理机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水温的影响,它们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等都与水温密切相关。
- 适宜水温范围
- 一般海鲜适宜的水温保持在18℃ – 21℃。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海鲜的新陈代谢能够正常进行,它们的食欲、活动能力等都处于较好的状态。
- 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 – 15℃。这是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特定的低温高盐环境中,其生理机能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温度条件。如果水温过高,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例如,高温可能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速度加快,而海鲜在高温环境下免疫功能可能会下降,从而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 水温控制措施
- 要提供适宜的水温,就需要安装合适的加热和制冷设备。在寒冷的季节,加热设备可以将水温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在炎热的季节,制冷设备则能防止水温过高。凝聚力水族提供的加热和制冷设备具有精准的温度控制功能,能够根据海鲜池的大小和海鲜的种类设定合适的温度,并且能够保持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的大幅波动对海鲜造成的不良影响。
五、水中PH问题——微妙的酸碱平衡
水的酸碱度与各类海鲜的生存息息相关,这是因为海鲜的生理机能在不同的酸碱度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 酸碱度调节的重要性
- 调节水质的酸碱度常用的是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在使用前要把这两种药品分别溶解在纯水中,配成1:100的溶液使用。磷酸二氧钠可增大水的酸性;碳酸氢钠可增大水的碱性。不同的海鲜对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例如,某些贝类可能适应偏碱性的环境,而一些鱼类可能适应偏酸性的环境。如果水的酸碱度超出了海鲜适应的范围,会影响它们的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甚至会导致死亡。
-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把配制好的溶液逐滴加到水里,充分搅拌,并不断用PH纸测试,直到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水的酸碱度的变化应控制在±0.1范围内。这是为了避免酸碱度的突然变化对海鲜造成的应激反应,因为海鲜对水质的变化比较敏感,突然的酸碱度变化可能会导致它们的生理机能紊乱。
- 凝聚力水族在PH调节方面的优势
- 凝聚力水族的技术人员对各种海鲜适宜的酸碱度范围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根据海鲜池内海鲜的种类准确地调节水的酸碱度。在调节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高质量的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药品,并且通过精确的测量工具,确保酸碱度的变化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为海鲜提供一个稳定、适宜的酸碱度环境。
在海鲜池的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无论是氧气的供给、日常的维护、水质的处理、水温的控制还是酸碱度的调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凝聚力水族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能够为海鲜池的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人走出焦虑困境,让海鲜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地存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遇到同样问题的人群提供有用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
更多资讯: